過去五年,在校黨委和行政的堅強領導下,生命健康與環境工程學院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,以立德樹人為根本,以學科建設為龍頭,專業發展方向不斷明晰、學科發展水平不斷提高、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、社會服務水平不斷彰顯。
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,站在建設更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新起點,生命健康與環境工程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將繼續凝心聚力、持續發力、砥礪前行,以改革創新為動力,著力推進學院內涵建設特色發展,為學校建設更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做出新貢獻。
堅持黨建引領發展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
以黨建為引領,以黨建促發展。強化組織建設,夯實戰斗堡壘基礎。學院現有2個省級樣板支部、1個市級五星及2個市級四星支部,4個校級五星支部、校級標桿院系;強化先鋒示范,彰顯戰斗堡壘作用。五年來,學院獲批市級優秀黨員1名、市級優秀黨務工作者2名、市先進工作者1名、省研究生導師師德標兵1名等。
產教融合教學,賦能應用型人才培養。學院積極推動生物工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專業升級改造,2023年,學院依托生物工程專業申報并獲批生物制藥專業;新增生物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生物與醫藥、食品與營養專業碩士點;2024年,生物工程專業與合成生物學龍頭企業安徽華恒生物共同成立“華恒卓越班”,生物制藥專業與安徽中技國醫合作成立“國醫啟航班”;《打造15分鐘五宜雙創圈,實現全過程養護雙創路:一流本科教育生物工程實踐》獲批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。
五年來,學院教師先后在第四屆全國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產教融合賽道、第一屆“泛雅杯”全國高校智慧課程設計大賽中斬獲國家級獎項;近五年,學院學生獲省市級以上獎項225項,其中獲國家級獎項36項,首獲第十二屆“挑戰杯” 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,實現歷史性突破。
以學科建設為龍頭,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。學院緊緊抓住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戰略機遇,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,在學科建設、人才培養、師資隊伍建設、科學研究、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。2022年,環境科學與工程入選安徽省高校應用型高峰培育學科,生物與醫藥方向入選校級重點學科;資源與環境方向參與學校博士點立項建設;五年引進高層次人才15名,晉升教授5名,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、青年項目1項、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項;年科研到賬經費由2022年的300多萬增長至2024年800余萬;近三年獲安徽省自然科學獎1項,安徽省科技進步獎3項。
落實教育強國建設 力抓五個再提升
立足當前,展望未來,學院將牢牢抓住教育強國建設的時代機遇,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,緊扣博士點立項建設這一重點工作,加強人才培養,拓展社會服務,深化國際合作,持續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大局做出學院應有的貢獻。學院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,加強師德師風建設,弘揚教育家精神、科學家精神,強化科技創新的使命驅動和精神引領。堅持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,關心關愛學生,深化“三全育人”,落實“五育并舉”,努力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。
黨的領導能力再提升。持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,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學院教育教學、人才培養、科學研究、社會服務、國際交流的全過程,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。
人才培養質量再提升。持續推進產教融合進一步深化,落實教育教學改革,積極推進各專業工程認證,探索實踐“雙元制”本土化進程,提高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。
學科建設水平再提升。進一步凝練學科發展方向,圍繞地區、產業發展急需領域和專業群建設,打造1-2個具有顯著優勢和影響力的學科平臺,促進專業學科交叉融合,形成新的標志性成果,為資源與環境專業博士建設點申報建設夯實基礎。
師資隊伍結構優化再提升。實施更加積極、開放、競爭、有序的人才管理服務體系,著力引進和培育青年學者和學科帶頭人、創新團隊,持續優化師資隊伍結構,滿足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。
社會服務水平再提升。依據學院學科和辦學特色,統籌整合學科資源,形成資源合力,以地方需求為切入點,發揮黨建工作優勢、學科專業優勢,對接地方創新要素資源,開展應用型研究,為地方產業發展、技術升級改造、產品研發等服務,全面提升服務地方、服務社會的能力和實效。
來源:生命健康與環境工程學院 編輯:阮班鋒 楊紅 預審:瀟瀟 審核:賈峰